各有关单位:
为了更好地组织申报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一步提高基金申报质量,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国科金发计〔2025〕2号)及《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要求,现将我校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请类型
2025年度集中接收申请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含延续资助项目,下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合作创新研究团队项目、数学天元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部分联合基金项目和部分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
上述项目类型以外的其他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另行公布指南。对于随时接收申请的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等,申请人应尽量避开集中接收期提交申请。
二、申请资格
1.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 2 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人员经过导师同意可以通过我校作为申请人申请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应当提供经过导师同意其申请项目并由导师签字的函件,说明申请项目与其学位论文的关系,以及承担项目后的工作时间和条件保证等,并将函件扫描件作为申请书附件上传。
2.非受聘于我校的境内人员,所在单位非国家基金委依托单位的,在保证申报书质量的前提下,可与我校签订协议并提供相应推荐表后,依托我校申请青年、面上项目。
三、限项规定
1.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同类型项目。
2.上年度获得面上项目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同类型项目。
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项目总数合计限为 2 项;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数合计限为1项,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和正在承担的项目数合计限为2项。2025年底结题的项目不计入限项。其他不计入限项的项目,请大家认真阅读指南相关要求。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2019年(含)以前批准资助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范围,2020年(含)以后批准(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范围。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2022年(含)以前批准资助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范围,2023年(含)以后批准(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范围。晋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后,原来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范围,原来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项目不计入。
四、相关网址
1.2025年项目申请指南: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xmzn/2025/qy/
2.在线填报系统(ISIS):https://grants.nsfc.gov.cn/pmpweb/login
五、申请书填报方式
1.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1〕177号,以下简称《资金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于2025年1月15日以后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按照各类型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没有信息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
2.2024年,取消面上项目连续两年申请未获资助后暂停一年申请的限制。
3.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方式分为包干制和预算制。2025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延续资助项目、试点设立的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实行经费包干制,申请人在项目申请时无需编制预算。其余类型项目实行预算制,申请人应当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根据“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结合项目研究实际需要,认真如实编报项目预算。对基础科学中心延续资助项目增设预算评审。严格开展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预算评审,对于申请经费严重超过实际需求的项目将不予资助。项目申请中有合作研究单位的,申请人和合作研究单位的参与者应当根据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分别编报项目预算,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由项目申请人汇总编制。
4.申请人应当根据申请书研究内容从“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和“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中选择一类研究属性。其中,“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是指选题源于科研人员好奇心或创新性学术灵感,且不以满足现阶段应用需求为目的的原创性、前沿性基础研究;“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是指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或国家需求为牵引的基础研究。
对于试点分类评审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将结合申请人所选择的研究属性,组织专家进行分类评审。
5.申请人应当通过信息系统邀请主要参与者在线填写个人简历,并上传由系统自动生成的主要参与者PDF格式个人简历文件。对于个人简历中的代表性论文,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填写时应当根据其发表时的真实情况如实规范列出所有作者署名,并对本人署名情况进行标注,同时上传公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全文PDF电子版。代表性专著应上传著作封面、摘要、目录、版权页等PDF格式的扫描件。
6.申请人申请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延续资助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和重大项目,其研究期限由信息系统结合项目类型自动生成,申请人不可更改。
7.申请人在提交项目申请前,应当就申请材料全部内容征得主要参与者和合作研究单位同意。
8.申请人提交的项目申请如涉及科技伦理敏感领域的,应当经过伦理审查。
9.申请人应当确保提供的电子邮箱畅通有效,以便项目评审工作结束后能够及时接收申请项目批准资助通知或不予资助通知,以及专家评审意见的相关信息,否则由此引起的法律后果由申请人自行承担。
六、重点注意事项
1.请申请人及时更新ISIS系统的“基本信息”、“个人成果”,确保信息准确完整。严格按照《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各科学部的具体要求撰写申请书,注意申请书撰写提纲为最新版(2025版),请勿删除或改动提纲标题及括号中的文字。
2.申请人填写主要参与者时不再列入学生,只需将参与项目的学生人数填入总人数统计表中。主要参与者个人简历信息采用与申请人相同的在线方式采集。申请人应当通过信息系统邀请主要参与者在线填写个人简历,并上传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主要参与者PDF版个人简历文件。未按要求上传主要参与者个人简历的将无法提交项目申请。
3.2025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实行经费包干制,申请人在项目申请时无需编制预算。其余类型项目实行预算制,申请人应当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根据“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结合项目研究实际需要,认真如实编报项目预算。
4.填写申请书简表时,请准确选择“申请代码1”、“申请代码2”及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内容。申请代码(除重点优先资助领域等限定代码外)应选择到各学科最后一位(一般为4位数字,青年、面上务必选到4位数字代码)。
5.对于个人简历中的代表性论文,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填写时应当根据其发表时的真实情况如实规范列出所有作者署名,并对本人署名情况进行标注,同时继续要求上传公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全文PDF电子版。
6.请务必留意各科学部资助领域和注意事项提出的不予受理范围。
7.请高度重视涉及科研伦理和科技安全的内容,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伦理准则,并按要求提供相关附件材料。鲁东大学伦理委员会审核证明模板参见附件1,2。具体流程请参考鲁东大学科技伦理审查流程:
https://science.ldu.edu.cn/info/1122/4235.htm
七、时间节点
请各有关学院(研究院)对申报材料认真审核,并于2025年2月18日前,以学院为单位报送《鲁东大学科研伦理审查申请表》,一式三份。
2025年3月5日前,以学院为单位报送纸质版申请书两份(双面打印,纸质版必须与提交后的电子版版本号一致,水印为“NSFC 2025”,左侧简单装订即可)、形式审查明细表一份(稍后发布,需经过自查和院查两个环节,申请人和学院审核人员签字、盖章)、科研诚信审查承诺书(附件3)一份(院长签字、盖章,附件中的名单需列出拟申报的全部项目,不管是否已在线提交)。
3月6日-15日,学校科技处对系统中提交的申请书进行形式审查,在此期间,申请人密切关注系统中的审核状态,根据退修意见(若有的话)及时修改。我校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将于3月16日关闭,逾期将无法提交申报书,请务必注意时间节点。
八、校内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鸿渊
电话:0535-6672815
E-mail:3738@ldu.edu.cn
附件1. 鲁东大学科研伦理审查申请表(适用于涉及动物实验研究)
附件2. 鲁东大学科研伦理审查申请表(适用于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
附件3.科研诚信审查承诺书
科学技术处
2025年1月14日
地址:中国·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
电话:86-0535-6011497 传真:86-0535-6011497 E-mail:ldukjc@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本站信息
WWW.SCIENCE.EDU.CN Copyright 2020 鲁东大学 科学技术处
鲁ICP备号:09096634 鲁公网安备:370602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