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再加力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发挥省级财政资金引领作用,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确定组织实施2025年山东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项目(以下简称提振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政策目标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突出产业和应用,以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目标,聚力开展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加快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普及应用,有效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率,助力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二、支持范围和内容
(一)重大成果应用类
1.主要粮食作物智慧绿色高效单产提升技术集成创新应用。聚焦高产、主产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持续提升,针对智慧化、绿色生产以及新品种、新装备、新农资、新技术融合集成等方面问题,科学应用北斗导航、智能传感器、新型精准播种机械、智能农机等先进适用装备,构建区域水肥药智能调控、“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与机械化生产作业系统,集成创新优良品种和耕地地力提升、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水肥药精准高效利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等单产提升重大成果和关键技术,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主要粮食作物绿色智能高效单产提升解决方案。
2.花生产能品质提升技术成果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针对我省中低产田花生品种、地力条件、播种质量、田间管理、机械化生产、产业链延伸等方面问题,集成应用优良品种和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水肥高效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生产、花生精深加工等技术成果,推动花生单产和品质双提升,提高花生产业整体效益。
3.主要粮食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针对主要粮食作物水肥一体化精准度低、装备智能化程度低、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研发或改进精准智能施肥装置、移动式首部等关键装备;研制专用配方水溶肥;集成主要粮食作物水肥一体化提单产关键技术,并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为主要粮食作物精准化、智能化水肥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方案。
4.新型缓控释肥料优化创新与产业化应用。针对缓控释包膜材料控释质量差、生产装备自动化程度不高、缺乏功能型专用化新产品等问题,开展新型缓控释肥料优化创新、生产工艺装备升级和作物专用缓控释肥新产品创制,进行产业化生产并大面积推广应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5.畜禽绿色节粮高效养殖技术成果集成创新与示范。针对养殖节粮技术不精准、非粮饲料资源挖掘不充分、养殖品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集成节粮型优良畜禽新品种以及地源性新饲料开发、豆粕减量替代、饲料原料本底营养物质释放等饲料资源开发及高值化应用技术,研制差异化和高性价比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日粮配方;集成创新针对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养殖方式的精准高效饲喂技术,建立精准养殖增效算法与养殖效率综合评价体系。
6.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小麦智能育种数据应用。针对传统小麦育种周期长、可预测性差以及种质资源挖掘不充分、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开展小麦种质资源基因型、表型的数据收集和精准鉴定,构建小麦基因型-表型数据库和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语料库,通过智能育种算法与模型预测,为育种单位提供智能化育种方案,提升小麦育种的可预见性和精准性,推进小麦智能化育种进程。
(二)关键技术产业化类
1.中低产田粮食作物单产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示范。聚焦平原地区、丘陵山区或盐碱地区等中低产田,针对自然资源条件、品种、技术、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问题,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和模式创新,筛选适宜优良品种,集成应用耕地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测-配-施”一体化水肥管理、高发重发病虫害高效治理、抗逆减灾技术和高效适配农机装备,创建“土壤-品种-农机-农艺”协同技术体系,打造多技术融合的中低产田大面积单产提升生产模式。
2.经济作物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应用。聚焦设施蔬菜、食用菌、果品、中药材等我省优势特色产业,针对品种、设施装备、配套技术、品质指标等问题,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和产业化应用。重点开展设施蔬菜智能轻简绿色栽培、设施菌菜轮作绿色高效生产、水果轻简优质高效生产、优势道地药材生态种植、蔬菜病毒病快速检测及绿色防控等。
3.畜禽高效绿色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以提升畜禽集约化养殖水平为目标,集成创新适应不同生产场景的技术体系,构建绿色智能高效生产模式,不断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重点开展畜禽智慧生产与环境精准调控、疫病净化与人畜共患病防控、特色畜禽精准饲喂和高效繁育、畜禽肉全链条品质智能控制、盐碱地草畜一体化绿色高效生产等。
4.水产高效绿色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围绕水产高值高效健康养殖和智慧管理,开展技术集成和设施装备创新,打造水产品养殖现代应用场景。重点开展水产养殖大规格苗种规模化培育、重点品类水产养殖疫病防控、贝藻等大宗特色水产集约健康养殖、水产养殖尾水高效处理、水产品绿色加工等。
5.特色作物关键环节机具装备创新应用。以大田蔬菜、中药材、林果等特色作物机械化生产提质增效为重点,针对种植、田管、收获等生产环节专用机械缺乏、机具适配性差、作业效率低等问题,开展机械装备研发创新,构建机艺融合的机械化技术方案,并进行中试熟化应用,推动解决机械化生产中“无机可用”和“有机难用”的发展瓶颈。
6.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围绕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碳足迹评估、农业生态系统减排固碳等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展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重点开展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小麦条锈病和玉米南方锈病等病害监测防控、典型农产品碳标签体系构建及示范应用、农业农村废弃物协同处理等。
三、申报流程
(一)申报主体。按照“牵头单位申报、市级推荐、省级评审”的程序开展项目申报工作。重大成果应用类项目方向中的第1、2、6项可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农技推广机构等单位牵头申报,其余项目的其他方向均须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技推广机构等单位联合实施。实施周期原则上为3年,实施期截至2028年12月31日。牵头申报单位的申报条件详见附件。
(二)市级推荐。企业、地方科研院校和农技推广单位牵头申报的项目,以所在市农业农村部门为主管部门(沿海市渔业主管部门负责当地水产类项目的组织申报,并推荐至所在市农业农村部门)。省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技推广单位牵头申报的项目,由所在独立法人单位审核、盖章同意后直接推荐到省农业农村厅。
(三)省级评审。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综合申报材料和企业实际情况,提出评审结果建议。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确定项目支持名单。
四、工作要求
(一)严格组织申报和审核。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成果大面积转化应用的重要手段。各地、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对照申报条件和要求,做好审核把关和汇总上报,于8月25日12:00前将纸质申报材料(一式一份,附件2、3分别装订)报送至科学技术处,盖章扫描PDF版发送至科学技术处邮箱。逾期不予受理。
(二)强化闭环管理。各市农业农村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强化后续项目实施建设、资金使用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按时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提升项目质量。申报单位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获得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单位,应自觉接受审计、财政、农业农村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对弄虚作假、骗取、截留、挪用、挤占资金的行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五、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3738@ldu.edu.cn
联系电话:0535-6672815
附件:1.2025年山东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项目申报条件
2.2025年山东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项目申报书
3.2025年山东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项目预算申报书
4.2025年山东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项目推荐意见
5.2025年山东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项目一览表
科学技术处
2025年8月15日
地址:中国·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
电话:86-0535-6011497 传真:86-0535-6011497 E-mail:ldukjc@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本站信息
WWW.SCIENCE.EDU.CN Copyright 2020 鲁东大学 科学技术处
鲁ICP备号:09096634 鲁公网安备:37060202000109号